谈到橘白,没法脱离橘红,因为橘白可谓是陈皮取橘红后剩下的“衍生品”


发布时间:

2023-01-29

谈到橘白,没法脱离橘红,因为橘白可谓是陈皮取橘红后剩下的“衍生品”。

谈到橘白,没法脱离橘红,因为橘白可谓是陈皮取橘红后剩下的“衍生品”

味微甘,苦辛,性缓,温,无毒。长于健脾、消食、行气、和胃、化浊腻。

谈到橘白,没法脱离橘红,因为橘白可谓是陈皮取橘红后剩下的“衍生品”。

宋代《圣济总录》认为:凡橘皮,“入和中理胃药者则留白,入下气消痰者则去白。”

元代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说:“留白则补脾胃,去白则理肺气”。

明代《药性歌括四百味》:“陈皮辛温,顺气宽膈,留白和胃,消痰去白。”

可见,清代之前有留白、去白的炮制方法,但并没有单独运用橘白,而到了清代后期,开始发展“取白”“用白”的用药方法,之前被“遗弃”的橘白,也开始单独入药了。

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《本草新编》中提到:夫陈皮之妙,全在用白,用白则宽中消,若去白而用红,与青皮何异哉,此世所以。

清代的不少古方还指明要求用广橘白,如清代《饲鹤亭集方》的调经止带丸、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的参燕异功煎、新加酒沥汤等。

近代《本草便读》写道:"橘白,(橘皮)去外一层红皮。其味带甘,功固不如橘皮,而补脾胃药中用之,自无燥散之咎。”

橘络橘络又名橘丝、橘筋,性平,味苦、甘,气香。可通经络,活血利气。用于湿滞,咳嗽积痰,口渴,咯血,脉管作胀。